在当今社会,多数年轻人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,无暇顾及孩子的起居生活,因而孩子基本上都是由祖父母(外祖父母)带大的,并且与祖父母(外祖父母)产生的深厚的感情基础。然而,年轻人的婚姻并不如想象中的一帆风顺,有的能陪伴到老,而有的中途分道扬镳,一旦年轻人离婚,很有可能导致祖父母(外祖父母)无法见到孩子。此时,祖父母(外祖父母)与孩子之间建立长久的感情突然中断,肯定是无法接受。而孩子对祖父母(外祖父母)的感情依赖被父母的婚姻阻隔,因而产生矛盾,甚至有可能诉至法院。那么,这种隔代亲属是否享有对孩子的探望权?
图片来源于网络
陈进夫妇的独生子小陈与女孩李倩于2014年7月登记结婚,2015年2月小陈遭遇车祸死亡,但此时李倩已有身孕,不久后,2015年6月底,李倩产下孩子,陈进夫妇先后两次探望孙子,气氛比较友好。但是2015年底,在第三次探望时双方爆发冲突,经当地居委会协调,矛盾有所缓和。2016年5月底,双方又为探望孩子产生口角冲突,李倩拒绝再让老人探望孩子。
2016年7月,陈进夫妇向法院提起诉讼,老人提出诉请,希望每个月能探望三次孙子,并且希望儿媳妇对老人行使探望权时履行协助义务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法院认为:本案原、被告双方系孩子的直系血亲长辈,双方之间产生如相互扶养、继承、照顾、扶助等法定权利与义务。特定身份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,除了物质财富方面,也包含了精神层面的内容,而本案的讼争标的“探望权”即属后者范畴。我国《婚姻法》并不禁止祖辈对孙辈的探望权,《婚姻法》虽然确定了父母对子女有探视的权利,祖父母、外祖父母对孙子女是否也享有该权利,并未作出明确规定,但法律法规并无排斥或禁止。
原告方在行使对孙子探望的权利时,不可避免地需要被告的协助配合,看似被告在履行单方义务,但分析其内在关系后,可以看到被告既有监护儿子的权利,也负有让儿子健康成长的义务,而儿子的健康成长与否,物质与精神需求同样成为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。而被爷爷奶奶所关爱的权利,对孩子来说,既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,也合乎天赋此权的自然法则原理。所以,虽原、被告双方存在较大的争议,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,确为双方的共同心愿。孩子的天伦之乐因父亲的去世而有所缺失,不能因原、被告双方的矛盾而人为地使孩子再次缺失应享有的天伦权利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
关于探望的频次和时长,考虑到原、被告双方积怨较深,而原告方在探望孙子时,又需被告或其家人的协助,在双方关系未有实质性改善的情形下,每月三次的探望,确有强人所难之处,故判定以每月一次为宜。此外,基于孩子尚幼(不足两周岁)的现状,判决在孩子成长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10周岁前,每次探望时间以6小时为限。基于本案诉请的特殊性,予以相对宽泛的判决为宜,也有利于当事人对判决的可履行性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、孩子的慢慢长大,法官期望原被告双方能尽快从过往的悲愤中予以解脱,消弥以往的隔阂与怨恨,以真诚及善意换取对方的理解与信服,而各自谦让所产生的空间,能让探望一事成为情之所至、自然而然的常态,这将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
在当下的家庭环境中,孩子大多是老人带领成长,双方形成了互相依赖的感情基础,而一旦阻止其探望,对于孩子成长和老人的感情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。探望作为亲属权的重要内容之一,既是成年近亲属对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,也是成年近亲属对未成年人的法定义务,其他成年近亲属的精神关怀与物质支持对未成年人人格健全、身心发育成长有着积极意义,符合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的保护原则。
探望孙辈是老人获得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之一,应视为老年人应有之权益,且可与孙辈享有代位继承权利之法律原理相对应。《老年人权益保护法》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,享有家庭成员尊重、关心和照料的权利。
法律亦应存有温度,允许老人隔代探望、和谐共处,不但有利于孩子的成长,也有利于老人的精神寄托,这与公序良俗、社会公德相符,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,因此,应当支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对孙辈的合理探望。
文章内容可能有引用其它网络内容,如有侵害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免费删除:https://www.whnhnc.com/hangye/